第一章就业基本情况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是经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地处古城西安,前身是成立于1952 年的陕西省团校。
学院与陕西省团校两块牌子、一套机构,建有两个校区,设有文化传媒系、财经系、管理系、数字信息技术系、公共事业系、艺术系等10个二级教学单位,现有教职工450名,在校生8000余名。
学院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以特色专业建设为主导,立足陕西,面向9省区招生,构建了高度契合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且特点鲜明的传媒、财经、商务、信息技术、师范教育、艺术等六大专业群。三年制高职招生专业32个,五年制高职招生专业9个。其中广告设计与制作、会计、物流管理、旅游管理、动漫制作技术等5个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学前教育、会计等2个专业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空中乘务、舞蹈表演、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汽车营销与服务、酒店管理、软件技术、社区管理与服务等专业为学院特色专业。
学院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有一支由教授、博士以及广告师、会计师、物流师、工程师、国家二级舞蹈演员和拥有幼儿园园长资质的教师组成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中省级教学名师 5 名、省级优秀教师 1名、省级优秀辅导员3名、省级教学团队 1 个。
学院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建有广告装潢艺术设计实训室、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实训室、旅游管理综合实训室、动漫创意实训室、钢琴实训室、空乘飞机客舱实训室、舞蹈表演实训室等69个高标准专业实训室,开展学生实习实训。其中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实训室、旅游管理综合实训室、采编与制作实训室等为主的3个实训设施群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和促进就业导向,与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集团、东方航空公司、人民大会堂、西部广告传媒公司、陕旅集团、省政府幼儿园、西安慧聪网络公司、长恨歌艺术团等155家知名企事业单位长期合作,校企协同育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校企合作就业,有效推动毕业生常态化批量高端就业,三年制度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5%以上。
学院紧扣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题,积极创建有特色、高品质的高职院校,培育了大批现代服务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先后荣获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陕西高校志愿服务先进集体、西安市文明单位、省级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毕业生规模、结构与就业率
1、总毕业生数、性别结构与就业率
2015年本校总毕业生人数为2818人。其中男生942人,占比33%,女生1876人,占比67%,初次就业率为93.26%,比本省高职毕业生就业率86.99%,高6.27个百分点。

图1-1本校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
2、生源地分布与就业率
2015届毕业生来自全国9省、市、自治区,包括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中,陕西省生源2353人。

图1-2生源地分布与就业率
3、各专业毕业生数与就业率
表1-1本校2015届各专业毕业生人数
专业名称 |
毕业生总数(人) |
就业人数(人) |
就业率(%) |
学前教育 |
629 |
607 |
96.51 |
会计电算化 |
407 |
403 |
99.02 |
广告设计与制作 |
169 |
168 |
99.41 |
装潢艺术与设计 |
144 |
141 |
97.92 |
物流管理 |
106 |
94 |
88.68 |
财务管理 |
105 |
102 |
97.14 |
市场营销 |
96 |
89 |
92.71 |
动漫设计与制作 |
80 |
75 |
93.75 |
金融管理与实务 |
74 |
74 |
100 |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
73 |
68 |
93.15 |
计算机信息管理 |
72 |
71 |
98.61 |
旅游管理 |
67 |
57 |
85.07 |
新闻采编与制作 |
64 |
61 |
95.31 |
酒店管理 |
60 |
53 |
88.33 |
工商企业管理 |
54 |
53 |
98.15 |
音乐教育 |
51 |
41 |
80.39 |
空中乘务 |
44 |
41 |
93.19 |
人力资源与管理 |
41 |
39 |
95.12 |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 |
35 |
34 |
97.14 |
电子商务 |
34 |
33 |
97.06 |
连锁经营管理 |
31 |
29 |
93.55 |
会展策划与管理 |
30 |
30 |
100 |
舞蹈表演 |
30 |
27 |
90 |
文秘 |
23 |
22 |
95.65 |
主持与播音 |
19 |
19 |
100 |
影视表演 |
16 |
15 |
93.75 |
物业管理 |
15 |
14 |
93.33 |
二、就业流向
1、就业去向分布
本校毕业生毕业一年后“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为82.8%,比全国高职院校毕业半年后(81.7%)高1.1个百分点;“自主创业”的比例为5.3%,比全国高职院校毕业半年后(3.8%)高1.5个百分点;“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的比例为3.1%,比全国高职院校毕业半年后(4.7%)低1.6个百分点。

图1-3本校毕业一年后的去向分布
注1:全国高职院校为毕业半年后数据。
注2:图中数据均保留一位小数,由于四舍五入,相加可能不等于100%。
数据来源:麦可思-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2015)。
2、毕业生的职业流向
本校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类如下表所示。本校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职业类为“幼儿与学前教育”(19.4%)、“财务/审计/税务/统计”(13.8%),毕业一年后月收入分别为2316元、2864元。
表1-2本校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5位职业类及月收入
职业类名称 |
占本校就业 毕业生的 人数百分比 (%) |
本校从事 该职业类的毕业生 一年后的月收入 (元) |
同类院校从事 该职业类的毕业生 半年后的月收入 (元) |
幼儿与学前教育 |
19.4 |
2316 |
2540 |
财务/审计/税务/统计 |
13.8 |
2864 |
2792 |
销售 |
9.0 |
3687 |
3492 |
行政/后勤 |
6.5 |
2790 |
2788 |
媒体/出版 |
6.1 |
3412 |
3169 |
注:同类院校为毕业半年后数据。
数据来源:麦可思-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2015)。
3、毕业生的行业流向
本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类如下表所示。本校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行业类为“教育业”(24.6%),毕业一年后月收入为2487元。
表1-3本校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5位行业类及月收入
行业类名称 |
占本校就业 毕业生的 人数百分比 (%) |
本校就业于 该行业类的毕业生一年后的月收入 (元) |
同类院校就业于 该行业类的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 (元) |
教育业 |
24.6 |
2487 |
2881 |
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 |
9.3 |
3502 |
3449 |
零售商业 |
7.4 |
3233 |
3226 |
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 |
7.3 |
4078 |
3767 |
其他服务业(除行政服务) |
6.5 |
3229 |
3032 |
注:同类院校为毕业半年后数据。
数据来源:麦可思-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2015)。
4、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
表1-4 本校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
专业名称 |
本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 |
电子商务 |
互联网运营与网络搜索引擎业 |
动漫设计与制作 |
电影与影视产业 |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 |
互联网运营与网络搜索引擎业 |
工商企业管理 |
其他个人服务业 |
广告设计与制作 |
广告及相关服务业 |
会计电算化 |
储蓄信用中介 |
计算机信息管理 |
互联网运营与网络搜索引擎业 |
酒店管理 |
旅客住宿业 |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
汽车保养与维修业 |
市场营销 |
保险代理、经销、其他保险相关业 |
物流管理 |
物流仓储业 |
新闻采编与制作 |
广播电视业 |
学前教育 |
幼儿园与学前教育机构 |
学前教育(幼儿英语教育) |
幼儿园与学前教育机构 |
主持与播音 |
广播电视业 |
装潢艺术与设计 |
建筑装修业 |
注:个别专业因样本不足没有包括在内。
5、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流向
本校毕业生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个体(73%),其毕业一年后月收入为3158元;毕业生在中外合资/外资/独资就业的比例为4%,其毕业一年后月收入(3719元)最高。

图1-4本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类型分布
数据来源:麦可思-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2015)。

图1-5本校毕业生在不同类型用人单位就业的一年后月收入
注:本校非政府或非营利组织(NGO等)用人单位因回答该问题的样本数较少,所以没有包括在图中。
数据来源:麦可思-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2015)。
6、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城市流向
本校就业的毕业生中,有53.5%的人选择在本校所在地——西安就业,在西安就业的毕业生一年后的月收入为3104元。

图1-6本校毕业生在西安就业的比例及一年后月收入
数据来源:麦可思-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2015)。

图1-7本校毕业生在西安就业的一年后月收入
注:同类院校为毕业半年后数据。
数据来源:麦可思-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2015)。
三、区域贡献度
本校就业的毕业生中,有79.8%的人在陕西省就业,有53.5%的人选择在本校所在地——西安就业,在西安就业的毕业生一年后的月收入为3104元。

图1-8本校毕业生在陕西省就业的比例

图1-9本校毕业生在西安就业的比例及一年后月收入

图1-10本校毕业生在西安就业的一年后月收入
注:同类院校为毕业半年后数据。
第二章就业主要工作
一、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1、学院高度重视,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一是坚持就业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实行“院长总负责、职能部门统筹、相关部门配合、系为主体、全院参与”的就业工作机制,建有院系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招生就业处设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统筹、各系主任、学生和教学工作负责人、辅导员、班主任、教研室主任全面参与,全面落实就业各项工作任务。二是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重视就业指导与服务人员培训,现用就业指导与服务人员41名,有40人员参加了教育部、省教育厅、行业组织及校内培训的有关高校职业生涯规划“TTT”培训、UCT高校生涯导师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培训、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等方面的相关培训,有35名教师获得全国高校创业指导师、陕西省教育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导师、UCT高校生涯导师、中级职业指导师、生涯咨询师、二级心理咨询师等证书,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熟练、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三是建章立制,出台政策。学院建有《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细则》、《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指标体系》,确保就业工作按要求,有计划、有标准的完成。同时,制定院系就业工作考核奖励办法,调动全院教职员工关注就业、参与就业,为学生就业服务的积极性。四是加大就业工作经费投入,2015年,用于就业指导与服务人员培训、就业指导课、就业创业教育活动、就业招聘活动、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调研、就业创业奖励等经费为92,0082元,占到学生学费的2%。五是积极开展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调研,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反馈和改进依据。
2、加强就业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一是加强《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从2007年学院将课程列为必修课,目前进行小班授课,授课效果显著提升。同时,引进“生涯自我测评”教学辅助工具,为毕业生提供自我认知、自我探索的便捷的校园网络生涯发展服务平台。二是围绕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职业素养、就业观念、自主创业等方面内容,聘请名人志士、企业家、校友,组织生涯规划大赛、模拟面试、素质训练、岗前培训、自主创业培训等等大学生就业指导系列活动。2015年学院举办创业就业典型事迹报告报告会、职业素养拓展训练营、 大学生职前培训、模拟面试与简历制作等活动40场次;三是重视创业教育,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通过就业指导课,对全院学生普及创业知识和创业政策;举办创业大赛、创业成功毕业生座谈会;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推荐入驻我省创业孵化基地;对自主创业的学生学院给予一次性奖励3000元。2015年我院有11名毕业生在毕业时成功创业,我院毕业生彭宇、张立洋被评为陕西省第四届大学生创业明星。四是院类媒介,大力宣传国家和省上有关西部计划、到村任职、预征入伍、专升本等就业政策,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毕业生树立远大理想,积极到基层就业,2015年,学院基层就业30人,西部计划8人,预征入伍3人,专升本89人,自主创业11人。五是加强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咨询与帮助,认真开展“一对一”生涯发展咨询, 建立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档案库,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群体,按照“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帮扶,及时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毕业生申报、发放国家的求职补贴。
3、搭建就业平台,提升就业信息服务水平
一是充分发挥校园就业市场的主渠道作用,为学生搭建高质量的就业平台。2015年,学院共举办大中小综合型就业招聘会115场,提供万余个就业岗位。其中,与人民大会堂、百度、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浦发银行、中国东方航空、海南航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大唐芙蓉园、苏宁电器、陕汽集团、东风汽车公司、新华网、喜来登大酒店、当代女报、国文传媒、陕西广播电视台、港中旅国际、中锐教育集团、吉的堡幼儿园、陕西人民广播电台、荣盛装饰、华冠景观艺术、西京电气总公司、曲江文化演出集团、九朝装饰、北京炫彩、上海浦发银行、平安银行、顺丰快递、南方航空、陕西宾馆、西部机场集团等单位的深入合作,为学生提供了稳定的、较高质量的就业岗位。二是充分利用“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信息发布平台、学院招生就业网、院就业工作QQ群、系就业工作联系人QQ群、招生就业微信平台等方式发布就业招聘信息,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万余条。三是把就业安全和校园稳定作为硬任务,加强大型招聘会安全规范管理,防范招聘欺诈和传销陷阱,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严格按照学院《校园招聘及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要求,规范招聘活动及信息发布审核程序,及时上报招聘活动信息,坚决杜绝非法职业中介和招聘过程中各类欺诈行为,切实维护毕业生合法权益。
4、深化校企合作,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提升核心竞争力
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了学院“工学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相融合;二是课程体系与工作过程相融合;三教学内容与岗位标准相融合;四是教学模式与技能培养相融合;五是人才培养与职业养成相融合。提升了学生职业素质、管理服务能力。
学院实施全面人文素质教育。一是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开设了人生哲学、社交礼仪等12门通识课;二是积极发挥二课活动育人功能,学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二课活动,形成了“三节三会”的活动品牌。近三年,学生在省级文体竞赛中获得4项团体奖、18项个人奖;1人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得三等奖,话剧《黄土谣》在全省大学生艺术节获得五项殊荣,男子篮球队荣获2014年大学生CUBA高职组季军,2项成果荣获省委高教工委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三等奖。培养了学生坚定政治立场、良好人文素质、强烈社会责任感。
调研显示,我院作为陕西省惟一一所偏重社会管理与服务类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政治立场坚定、人文素质良好、职业素质过硬、社会责任感强烈、管理服务能力突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为陕西及其他就业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5、重视就业调研,实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就业的良性互动
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检验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多年来,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跟踪调研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通过调研问卷、座谈会、走访等方式进行开展调研,调研数据作为学院招生、培养监测和预警,作为学院招生计划制定、专业调整、培养方案制定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对就业率连续三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2014年起,学院建立院系两级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除院内的各类调研外,委托第三方调研公司-麦可思进行。
6、加强信息统计,确保毕业生就业派遣
一是严格按照教育厅就业信息监测系统要求,加强就业信息统计工作,明确就业信息统计责任人,随时掌握毕业生就业动态,做好未就业毕业生原因及相关服务,确保毕业生就业信息准确。二是严格遵循各省市区就业派遣政策,认真编制毕业生就业派遣方案,确保毕业生就业派遣、毕业生落户工作顺利进行,满意离校。
二、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评价情况
本校毕业生接受“大学组织的招聘会”求职服务的比例(62%)较高,其有效性(69%)较低;接受“辅导简历写作”求职服务的比例为17%,其有效性(88%)较高。本校毕业生中,有20%的人表示“没有接受任何求职辅导服务”。
第三章就业相关分析
一、<![endif]>毕业生就业质量
(一)收入分析
本校毕业一年后的月收入为3193元,与全国高职院校毕业半年后(3200元)基本持平。

图3-1本校毕业一年后的月收入
注:全国高职院校为毕业半年后数据。
数据来源:麦可思-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2015)。
(二)专业相关度
1、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本校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5%,比全国高职院校(62%)高3个百分点。

图3-2本校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的人数%
数据来源:麦可思-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2015)。
2、各专业的专业相关度
本校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高的专业是学前教育(幼儿英语教育)(100%)、学前教育(90%)、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83%),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低的专业是旅游管理(38%)、金融管理与实务(39%)、物流管理(42%)。

图3-3本校各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的人数%
注:个别专业因样本不足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2015)。

续图3-3本校各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的人数%
注:个别专业因样本不足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2015)。
(三)职业吻合度
1、职业期待吻合度
本校毕业生的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度为49%,比全国高职院校(43%)高6个百分点。

图3-4本校毕业生目前的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的人数%
2、职业不符合期待的原因
本校认为目前工作与职业期待不吻合的毕业生中,有49%的人是因为“不符合我的职业发展规划”,有26%的人是因为“不符合我的兴趣爱好”,有18%的人是因为“不符合我的生活方式”。

图3-5本校毕业生认为目前的工作与职业期待不吻合的原因
3、各专业职业期待吻合度
本校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较高的专业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74%)、学前教育(幼儿英语教育)(72%)、学前教育(69%);职业期待吻合度较低的专业是财务管理(20%),该专业毕业生认为工作与职业期待不吻合的主要原因是不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建议学校加强职业前瞻教育,修正毕业生不合理的职业期待。

图3-6本校各专业的职业期待吻合度
注:个别专业因样本不足没有包括在内。
(四) 就业现状满意度情况
本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为59%,与全国高职院校(59%)持平。

图3-7本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
数据来源:麦可思-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2015)。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使用评价
用人单位雇佣我院毕业生使用后,综合评价与求职稳定性表现均为良好。在调研中,用人单位结合校招情况,43.47%的雇主认为本届毕业生整体质量略有提高,主要行业类用人单位对我院应届毕业生满意度较高的四个方面为从事基础工作,能吃苦耐劳,实践能力强,所学知识能较好的适应市场需求。

图3-82014-2015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评价
据调研数据显示,来我院应聘单位中有19家用人单位已有我院往届毕业生175人,最长聘用时间为2010年起聘。据今年数据显示,2015年有23家用人单位愿意继续招聘我院的应届毕业生,并已有我院往届毕业生352人。
第四章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就业率变化趋势及应对措施
本校毕业一年后的就业率为93.6%,比全国高职院校毕业半年后(91.5%)高2.1个百分点。

图4-1本校毕业一年后就业率
注:全国高职院校为毕业半年后数据。
二、毕业一年后的去向
本校毕业一年后“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为82.8%,比全国高职院校毕业半年后(81.7%)高1.1个百分点;“自主创业”的比例为5.3%,比全国高职院校毕业半年后(3.8%)高1.5个百分点;“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的比例为3.1%,比全国高职院校毕业半年后(4.7%)低1.6个百分点。

图4-2本校毕业一年后的去向分布
注1:全国高职院校为毕业半年后数据。
注2:图中数据均保留一位小数,由于四舍五入,相加可能不等于100%。
三、各专业毕业一年后的就业率
本校毕业一年后就业率较高的专业是电子商务、会展策划与管理、文秘(均为100%),就业率较低的专业是旅游管理(85%)、空中乘务(89%)。

图4-3 本校各专业毕业一年后的就业率
注:个别专业因样本不足没有包括在内。

续图4-3 本校各专业毕业一年后的就业率
注1:同类院校为毕业半年后数据。
注2:个别专业因样本不足没有包括在内。
注3:个别同类院校同专业就业率数据缺失。
②各专业愿意推荐母校的比例
本校毕业生愿意推荐母校比例较高的专业是主持与播音(93%)、财务管理(89%),愿意推荐母校比例较低的专业是装潢艺术与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均为53%)。其中,装潢艺术与设计专业有三成以上毕业生对是否愿意推荐母校持“不确定”态度。建议学校对持“不确定”和“不愿意推荐”态度的毕业生进行深度调研,深挖原因,重点改善,从而提高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

图5-2 本校各专业毕业生愿意推荐母校的人数%
注:个别专业因样本不足没有包括在内。
2、校友满意度
①校友满意度评价
本校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为92%,比全国高职院校(87%)高5个百分点。

图5-3本校毕业生对母校满意的人数%
②各专业对母校的满意度
本校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较高的专业是物流管理、学前教育(幼儿英语教育)(均为100%),对母校满意度较低的专业是动漫设计与制作(73%)。

图5-4本校各专业毕业生对母校满意的人数%
注:个别专业因样本不足没有包括在内。
二、<![endif]>对教学满意度及改进方向
本校毕业生对母校的教学满意度为92%,比全国高职院校(86%)高6个百分点。毕业生认为母校的教学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68%),其后依次是“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40%)、“课堂上让学生参与不够”(29%)等。认为实习和实践环节需要改进的工程类专业毕业生中,有69%的人认为需要加强“校外顶岗实习”;认为实习和实践环节需要改进的艺术类专业毕业生中,有61%的人认为需要加强“专业认识实习”;认为实习和实践环节需要改进的其他类专业毕业生中,有77%的人认为需要加强“专业技能相关实训”。

图5-5 本校毕业生对母校教学满意的人数%
三、<![endif]>对学生工作满意度及改进方向
本校毕业生对母校的学生工作满意度为85%,比全国高职院校(81%)高4个百分点。毕业生认为母校的学生工作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与辅导员或班主任接触时间太少”(54%),其次是“学生社团活动组织不够好”(46%)。

图5-6本校毕业生对母校学生工作满意的人数%
四、<![endif]>对生活服务满意度及改进方向
本校毕业生对母校的生活服务满意度为78%,比全国高职院校(80%)低2个百分点。毕业生认为母校的生活服务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宿舍服务不够好”和“学校交通服务不够好”(均为55%)。

图5-7本校毕业生对母校生活服务满意的人数%
备注:
《报告》中数据来源:麦可思-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2015)